土传病害有哪些?
1.水稻: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残体上越冬。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还有再生稻、稻桩、杂草等。
稻曲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表面和落入田间越冬,也可以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水稻孕穗至抽穗灌浆期,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座病形成子囊壳,其释放的子囊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
其他病害如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苗疫病、细菌性谷枯病、烂秧病、细菌性基腐病、齿矮病、叶黑肿病、黄萎病、菌核秆腐病、云形病、叶尖枯病、窄条斑病、稻粒黑粉病等。
2.小麦:
纹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
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
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虫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3.玉米: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4.大豆:
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菌感染,根部和茎基部受害。主要有四种:链孢菌根腐病、丝核菌根腐病、腐霉菌根腐病、疫霉菌根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或菌核或卵孢子等休眠体在大豆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侵染幼苗幼根。
5.果树:
根癌病菌生活在癌瘤组织中或土壤可达一年以上,随雨水或径流通过植物伤口侵入。可侵染桃树、苹果、梨树、枣等。发病与土壤条件有关,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
柑橘根结线虫病有根结线虫属的八种线虫侵染所致。柑橘的种植区,气候条件基本都满足线虫的生长条件。而土壤中的氧气会影响线虫的生长。沙土发病较重,壤土较轻,黏土轻。
6.蔬菜:
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菜豆、黄瓜的根腐病,茄果类作物的青枯病,黄瓜、番茄、芹菜的根结线虫,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软腐病等,而其中危害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等。
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病外,大部分苗期发生不明显,一般均在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之间开始发病,直至中、后期。其病原物大多习居或半习居于土壤中,寄主范围广,且具有传染性,一旦大面积发生很难除。
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
连作
这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
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施肥不当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线虫侵害
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
如何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1.土壤处理:
7月上旬至8月下旬利用太阳热的高温和土壤自身一定的湿度,以及药物熏蒸进行棚内消毒。具体操作是,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15公斤尿素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大棚,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主要根病菌属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3.实行轮作:
这是防治土传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有效。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肥料。
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防治土传病害的误区
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它含有很多病菌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和病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益微生物可以抑制有害病菌,使病害得不到发生。
在防治土传病害时,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要保护有益微生物。而传统预防土传病害的方法连同有益微生物也一并杀死了,在土壤中很可能诱发更有害甚至更危险的病菌,没有有益微生物的存在,就有可能导致病害愈来愈严重。
因此,在实际生存中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在作物定植前施用生物菌肥,每亩80~120斤,以保护根际环境,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