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同样拥有生命。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将其屠宰,已经相当残忍。在世界各国动物保护组织的推动下,人道化屠宰逐渐被接受,并且在多数发达国家实践。我国人道屠宰进程发展较慢,直到2009年2月起正式实施《生猪人道屠宰技术规范》,2016年8月首部《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发布。但这些动物人道化屠宰实施标准并非强制性而是指导性政策,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残忍的屠宰手段。这其中不仅是各方成本的提高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有技术、设备落后造成的有心无力。
据了解,《生猪人道屠宰技术规范》对生猪屠宰全程作了要求:首先是卸猪。运输车停靠在卸猪台,车厢与卸猪台形成一个平面,猪通过卸猪台直接走入待宰棚。其次是静养。猪在待宰棚里休息12小时,恢复体力,消除恐惧。然后是洗澡。通过待宰棚进入一条通道,通道顶部和两侧墙上均装有喷淋管,猪在此洗澡。第四步是致昏。猪进入铁笼后,用电击或二氧化碳使其昏迷,以便无痛死亡。这也是重要的要求,必须先将生猪致昏 ,使其失去痛觉,随后宰杀。第五步是悬挂。传送带将猪拉走并悬挂,以备宰杀。
与我国鲜冻猪肉出口遇到的阻碍一样,肉鸡也品质问题遭到市场的冷遇。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肉鸡加工产业化起步晚,屠宰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福利屠宰程度不高,在宰前管理、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还缺乏技术规范,导致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鸡肉淤血和微生物污染严重、断翅断骨比例大、鸡肉类PSE肉发生率高、保水性和色泽差,肉鸡初加工过程中福利屠宰无章可循,使中国鸡肉及制品难于顺利进入市场。
发达国家开展肉鸡福利屠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较早,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法规,近年来也开始要求鸡肉产品进口时要经过动物福利认证,对我国鸡肉及其制品出口形成非关税壁垒,致使我国肉鸡行业普遍因福利屠宰标准缺乏而致产品出口受阻。